《中国农村互助养老研究报告》在京发布 |
文章来源: 中国老年报 发布时间:2021-12-17 浏览:1128 次 |
“农村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持续弱化,市场养老有效供给不足。互助养老具有低成本、非营利、多元参与、灵活多样的特点,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能动作用,推动互助养老,是解决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有效途径。” 12月8日,中国老龄协会在京发布《中国农村互助养老研究报告》,对我国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的发展态势、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对策建议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据介绍,该报告由中国老龄协会委托华北电力大学老龄科学与政策研究中心(华北电力大学老龄科研基地),基于2017年-2020年对北京、上海、河北等9省市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状况实地调研完成。 报告认为,今后10年是构建农村老龄服务保障体系和老龄社会治理体系的关键时期。 报告建议,要弘扬互助文化,建立现代乡村互助共同体话语。 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互助养老工作的领导作用。 通过重新弘扬农村集体主义和互助互援精神,创造机会让各类农村居民积极奉献社会。 要多渠道筹资,增加农村互助养老资金支持,按照“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集体给一点、老年人出一点”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动员多方进行资金互助。 要延伸拓展功能,加强农村互助养老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妇女组织、基层老年协会的力量,试点探索“服务+生活+供销”一体化经营的农民合作社。 要加强规范指导,出台规范性文件,推动互助养老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将农村互助养老护理员纳入各地养老护理员的培训计划。 要盘活存量资源,提升农村互助养老设施的功能,鼓励民间互助养老组织发展,改造农村互助型养老设施。 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参加发布会并讲话,他指出,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村养老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顶层设计,发展农村互助养老已经成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基于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和资源禀赋优势,解决我国农村养老服务难题的重要举措。 他强调,要将互助养老置于农村社区环境建设、农村互助文化繁荣、农村社区治理能力提升、农村社会资本重构的背景下,从打造居家社区养老生活共同体、提升农村社区活力和凝聚力的角度来推进实施。 要聚焦关键问题,解决制约互助养老的突出问题,组织建设是互助养老的根基,依托组织开展互助,才能摆脱盲目性和自发性,实现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互助参与; 服务质量是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实现切合需求、更有效率和更加安全的服务供给,互助养老才能拥有繁荣发展的生命力; 设施建设是依托,服务到位是首位的,但是硬件设施也不可或缺,互助养老发展需要软硬件的结合,才能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教授在专家点评时说,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来,互助养老是解决中国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有效途径。基层党组织要认真研究如何在农村养老服务中负总责,同时要将互助养老融入社会治理能力提高中,体现共建共治的理念。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资源差于城市,但是农村空巢、独居的老年人却明显高于城市,农村互助养老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养老服务资源的不足。今后要多研究互助养老服务的多样性,要从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乡村振兴、社区共同体角度去思考和推动农村互助养老。 |
【顶部】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