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老年民生福祉建设 |
文章来源: 中国老年报 发布时间:2025-03-13 浏览:204 次 |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14位委员围绕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做好提振消费工作等主题进行大会发言。其中,张春生、焦红、王俊等委员聚焦涉老民生领域,提出诸多务实建议。 营造良好老年消费环境 “各地各部门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实践,为老服务和老年人消费日趋多样,新的消费模式业态不断涌现,老年消费潜力逐步释放。”民政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张春生委员表示,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银发经济尚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着内生动能不足、产品服务供需错配、消费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 对此,张春生从量身打造为老服务产品、激发银发消费内生动能、营造良好老年消费环境3个方面提出建议。他说,要提高产品服务品质和适老化设计水平,健全细分关键领域产品服务的标准规范,发布老年用品推广目录,支持老年产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突破。积极促进养老服务与健康、教育、旅游、体育、休闲等产业跨界融合、集聚发展。要增强老年人消费能力,多渠道增加老年人收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适当提高缴费年限、缴费金额与养老金领取水平的挂钩比例。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进一步发展养老金融,优化个人养老金制度。 此外,张春生表示,要引导老年人养成理性消费观,为老年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公平透明的消费环境。加大对欺老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消除虚假宣传、歧视老年消费者等各类老年消费安全隐患。建立跨部门的银发经济综合监管体系,严厉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推动“全生命周期”主动健康管理 “人口发展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焦红委员在发言中就全面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宜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创新方面,提出建议,深化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主动健康管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维护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持续改善老年人健康,全面提升人口健康质量。 焦红还表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宜供需双侧发力,事业、产业双轮驱动。补齐养老供给短板、提供优质供给、用好已有资源,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促进养老服务的创新与提升。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提高老年人群消费意愿和能力。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加快推进全面适老化改造和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俊委员介绍,当前,我国已建设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开展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推动建立2188个县域医共体,有力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的期盼。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部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布局不尽合理,一些输出医院“输血”多、“造血”少、“贫血”风险大,承接医院新建院区多、技术底子薄,快速形成区域优势较难。一些县域医共体紧密不“亲密”,专家下沉不到位,运转效率不高,医疗水平距离群众期待尚有一定差距,减少群众跨地域就医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王俊从均衡布局、加强融合,政策支持、保障落地,结对帮扶、医保支持3个方面提出建议。“我国现有1795家三甲医院,有2846个县级行政区划。建议按照双方自愿、空间毗邻、中西部优先等原则,每家三甲医院与1至3家县级医院结对帮扶,并将其作为三甲医院医务人员派驻锻炼的基地,为每个县域医共体提供稳定、高水平的技术后盾。多措并举补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短板,共同筑牢县域健康防线,努力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的目标。” 来源:中国老年报 |
【顶部】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