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热线 : 0558-2265789

当前位置 : 详细内容

全国爱肝日:如何科学护肝
文章来源: 中国老年报  发布时间:2025-03-18  浏览:244

  3月18日是第25个全国爱肝日,其主题是“中西医结合,逆转肝硬化”。


  肝脏是我们身体最大的“化工厂”,承担着代谢、解毒、免疫等重要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脏不仅面临着自然退化,也可能受到慢性肝病、药物损伤、代谢异常等多重威胁。但是肝脏没有痛觉神经,更不会“喊痛”,其早期病变无显著症状,而肝硬化一旦进入“失代偿期”,并发症风险陡增,甚至会威胁生命。


  保持肝脏健康不仅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同时也需要我们做好肝病的预防和筛查,用科学的方法守护肝脏。


1742525388111095.jpg


中西医结合如何“逆转”肝硬化


  肝硬化是病毒、酒精、药物、免疫紊乱等单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长久以来,肝硬化被视为不可逆转的终末期疾病。但如今,肝硬化的治疗情况发生着变化,“逆转”肝硬化成为可能。


  肝硬化的核心病理特征是肝纤维化,即肝脏在长期炎症刺激下形成瘢痕组织。就像皮肤受伤会留疤,肝脏长期发炎也会形成“疤痕”——这就是肝纤维化。


  最新研究发现,纤维化并非完全静态,其发展过程具有可调节性。早期肝硬化的“疤痕”可以淡化甚至消失,关键要抓住黄金治疗期。


  “逆转”肝硬化的黄金期是肝硬化“代偿期”(Child-Pugh A级)。此时肝脏结构尚未完全破坏,通过中西医联合干预可恢复部分功能。若进展至“失代偿期”,出现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逆转难度将大幅增加。


  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表明,通过中西医协同治疗,部分早期肝硬化患者可以实现纤维化消退,甚至重获健康肝脏。这一突破性进展的背后,是医学界对肝病病理机制的深入理解与治疗手段的不断创新。


  可以说,中西医协同治疗的机制突破是西医精准控制病因,中医进行抗纤维化特色诊疗。


  西医针对肝硬化的病因治疗,例如抗病毒治疗(针对乙肝、丙肝),代谢调节(针对脂肪肝)等,可以从源头减少肝脏持续损伤,为肝脏修复创造基础条件。


  中医方面,肝脏的抗纤维化特色治疗则是其治疗肝硬化的一大优势。肝纤维化的核心病机是气虚血滞,通过益气和血、软坚散结类中药,如鳖甲、牡蛎、赤芍、泽兰等调理气血,可以改善免疫微环境,抑制纤维化进展。


  中医的特色是辨证论治,在应用具有明确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中药基础上,根据患者体质(湿热、阴虚、血瘀等)选用中药,如滋阴活血改善阴虚型肝硬化,祛瘀化痰改善痰湿体质等。通过辨证用药,可以更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需要强调的是,肝硬化的逆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治疗。其逆转的时间与患者的病情轻重、肝硬化所处的阶段、治疗方案的选择、患者的依从性等很多因素相关。


  我们可以把肝硬化的进展想象成一列缓慢开往悬崖的列车,治疗的目标是尽可能地阻止它驶向终点。这些治疗相当于给了列车一个反向的推动力,但是列车不可能马上逆行:第一步是减速,第二步是停止,第三步才是逆行。也就是尽可能延缓疾病进展,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为肝脏提供“保护屏障”


  预防肝病没有捷径,需要将科学理念融入生活细节:一口霉变的花生、一次过量的饮酒、一颗滥用的“护肝丸”,都可能成为肝脏的不可承受之重。我们要用均衡饮食替代高糖快餐,用规律运动对抗久坐习惯,用定期筛查代替侥幸心理,为肝脏提供“保护屏障”。


  饮食控制:给肝脏“精准营养”


  日常多食用优质蛋白,例如鸡蛋、鱼肉、豆制品等可以提供修复肝细胞必需的氨基酸。还有深色蔬菜(菠菜、紫甘蓝),浆果类水果(蓝莓、树莓)等,富含谷胱甘肽,可以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肝硬化患者每日盐摄入应在2克以内(正常成年人是每日5克以内),脂肪肝患者需减少精制主食(如白米饭、面条)。


  “戒酒限药”也很重要,酒精是肝纤维化的“加速器”;服用非必要的药物需经医生评估;过量摄入“护肝保健品”也可能加重肝脏负担,例如维生素A、铁剂超量反而伤肝。


  运动管理:激活肝脏代谢活力


  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脂肪酸氧化。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减少肝脏脂肪沉积,建议脂肪肝患者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肝硬化患者要避免仰卧起坐等腹压增高运动,推荐太极拳、散步等运动。


  另外,老年人进行抗阻训练(如弹力带)可以预防肌肉流失,改善蛋白质合成,对保护肝脏有好处。


  情绪调节:好心情疏解肝郁


  中医理论认为“怒伤肝”,保持平和心态对肝脏健康至关重要。日常可以通过冥想、练习书法、保持社交活动等方式缓解压力;也可以练习八段锦、太极拳、拍打肝胆经络等疏解肝郁。


  做好筛查:早发现早防护


  肝脏代偿能力强,早期病变常无症状,定期筛查是保肝核心策略。目前,无创检测技术、影像学以及血液标志物检查等,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肝脏纤维化与癌变风险。


  以下高危人群需每6~12个月进行肝病专项检查:病毒性肝炎感染者,如乙肝、丙肝患者;代谢综合征患者,如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人群;还有长期饮酒者、酒精性肝病人群以及长期使用抗结核药或中药偏方者。


1742525505179872.png


知识链接——常见的肝病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肝脏获得的营养会变得越来越少。与此同时,肝细胞的数量也会不断下降,一旦肝脏受到损伤,恢复会变得困难。


  而肝脏并没有痛觉神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发病症状有时并不明显,早期可能只是感到疲劳、食欲不振、腹部不适等。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腹水、肝区疼痛等症状。让我们认识一下常见的肝病:


  病毒性肝炎 如乙肝、丙肝等,具有传染性,可通过血液、母婴或粪口途径传播‌,对肝脏的损害不容忽视。


  脂肪肝 如今越来越常见,通常与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有关。


  酒精肝 多由长期过量饮酒引起。


  肝硬化、肝癌 这些严重疾病往往是肝病发展到晚期的结果。


  作者:李晓玲(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

  转载自:中国老年报

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