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疾控局官网近日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报告显示,2024年1-2月,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是2023年同期(1421例)的近23倍。此外,这两个月的病例中还出现了13例死亡病例。 近日,在杭州某医院的儿科主任朱亚非诊室,一患者母亲正在焦急地向医生说明其7岁女儿晨晨最近的症状:“一到晚上就像闹了闹钟,定点咳嗽。每次听她咳嗽吧,好像也没痰,但一咳就停不下来。”根据问诊和查体,朱亚非主任考虑晨晨可能是得了一种特殊的传染病——“百日咳”。之后,她对晨晨进行了百日咳鲍特菌的核酸采样,并告诉晨晨妈第二天即可查询到相应结果。果不其然,第二天,晨晨核酸结果提示百日咳鲍特菌“阳了”!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谢栓栓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她接诊一例百日咳成人患者,是一名32岁的女性,来就诊前一周受凉,随后出现发热、咳嗽,经检查,发现其左肺有炎症,经3天治疗,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却日渐加重,一阵阵剧烈的干咳,几乎要把五脏六腑都吐出来,咳嗽末喉咙里还会发出像鸡鸣一样的吼叫声。为进一步治疗,王女士被收治进病房。入院后进行呼吸道病原体筛查,才发现原来是得了百日咳。 百日咳指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程较长,典型病例可表现为持续2-3个月的咳嗽,故称“百日咳”。从百日咳的三个阶段可看到,一般第一、二阶段会持续四到八周,恢复期时间不定,大多数患者在两个月内可以“结束战斗”。 航空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窦志芳介绍,与普通感冒、流感、新冠等引起的咳嗽不同,百日咳会表现出严重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的吸气声。一般来说,所有人群都易感,但1岁以内未完成全程基础免疫接种的婴儿易感性最强,严重病例也多见于婴幼儿。 百日咳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发病前1~2天至病程3周内传染性最强,带菌者及不典型症状的患者也有传染性。百日咳早期表现看起来跟普通感冒没有太大区别,有时候甚至连发热都没有,整个病程可能几乎没有肺部体征。而一旦进展到急性期,病情发展迅速,严重可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对于百日咳发病率上升这一现象,窦志芳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疫苗免疫效力持久性不足。人体可通过自然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对百日咳的免疫力,但这两种途径获得的免疫力都不能持续终生。研究发现,通过接种疫苗产生的百日咳特异性抗体一般持续4~12年。 青少年、成年人疫苗效力下降后,可能再度感染,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组织修订的《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指出,百日咳发病年龄高峰已从婴幼儿转移至青少年及成年人。青少年、成年人免疫系统相对成熟,患病后症状往往不明显,从而可能成为隐匿性传染源,感染婴幼儿。 二是近年来诊断标准不断改进、监测系统更加完善。相比于之前通过细菌培养、PT抗体检测,目前百日咳的诊断还纳入了核酸检测,有条件诊断的医院或机构显著增多,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病例数增多。 百日咳病曾是全球儿童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自疫苗成功研发和推广后,发病率一度下降。 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全球多国百日咳“重现”。在2004年、2005年、2010年、2012年、2014年,美国先后发生多次大规模百日咳疫情。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同样有百日咳发病数激增的报道。近年来,我国百日咳发病数也在维持数十年的低水平后呈现回升趋势,2017年全国报告百日咳病例开始超过1万例,此后一年一个台阶,2018年超2万例,2019年超3万例。新冠肺炎疫情后回落,2020~2022年累计报告15798例。 窦志芳强调,应重视百日咳的日常防范,集大众之力缩小感染范围。她建议做好如下几点: 婴幼儿规范接种。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及时接种疫苗是防控百日咳最基本的免疫策略。针对百日咳预防,我国当前使用的是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总共包括4剂次接种,分别在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家长应遵从疫苗接种规范,按时带孩子完成全流程接种。 及时诊断和隔离。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青少年,咳嗽持续2周以上、伴有痉挛、程度剧烈,尤其是咳得整夜睡不着觉、眼睛充血,或身边有类似病例后自己突发咳嗽,应主动前往医院。确诊后要及早隔离,切断传染源。 易感人群做好日常防护。小孩、年老体弱者、孕妇等易感人群在百日咳流行季,尽量不要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在公共场所注意戴好口罩,避免跟咳嗽患者接触,室内经常开窗通风,同时保证勤洗手、适当锻炼、清淡饮食,以提高自身抵抗力。 窦志芳表示,目前我国的百日咳疫苗仅覆盖7岁以下儿童,考虑到发病率再度上升的问题,《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已提出,“若有流行时易感人群仍需加强接种”。未来,必要时拓宽疫苗接种人群或是防范的重要举措。 通常疫苗接种3~5年后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12年后抗体几乎消失。 因此,若有流行时,易感人群仍需加强接种,我国目前正在研发6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可用的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近期百日咳“回归”,大家也在呼吁尽快更新疫苗接种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