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热线 : 0558-2265789

当前位置 : 详细内容

不认证停发养老金?各地养老金资格认证方式大不同
文章来源: 老年文摘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634

1694761775701805.jpg


  养老金待遇资格认证关乎退休人员能否领到相应福利,但认证频率高、需要线上人脸识别等问题也让一些老年居民感到不便。记者连线多地人社部门,了解到一些地区针对养老金资格认证的部分政策。

  以往,养老金待遇资格认证采取的是线下集中认证方式,需要相关人员在固定时间内携带证件前往社保部门进行认证,甚至有些异地居住的老人,不远千里赶回老家进行认证。

  从2018年开始,人社部要求取消领取养老金资格集中认证工作,改进认证手段。

1694761759126268.jpg


  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更便利的服务,在认证频率上,山西省2021年起将养老金资格认证从每年两次改为一年一次。在河北省,大部分地区采取的是人脸识别认证模式。石家庄市人社部门工作人员称,若老人有困难,子女或其他亲人可以在自己的设备上帮助老人认证,无需老人亲自操作。据记者了解,在河北省部分县城内,需要在一年内认证两次,方可完成资格认证。山东省青岛市人社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本市采取的是静默认证,通过退休人员的行动轨迹自动识别人员生存情况。如果长时间没有监测到活动轨迹,也会通过短信或电话等方式提醒相关人员认证。认证频率是一年至少一次,每次认证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可在上次认证后一年内任意时间进行。

  记者梳理发现,从以往的线下集中认证,到如今线上人脸识别、大数据比对等方式,养老金待遇资格认证形式不断呈现新变化,如何在此基础上为离退休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吴玉锋表示,如果出现因老人遗忘、不会操作而错失领取的情况,退休人员只需要按当地政策要求完成线上或线下认证,就可以恢复养老金发放,并且会补发因为暂时未认证而停发的养老金。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务则建议,大数据后台认证应该作为未来养老金生存资格认证的一种发展方向。除此之外,除了养老金认证这一环节,还可以考虑为有身体障碍的老人改变养老金发放方式等。在这类服务中,社保部门、民政部门要注重提供服务的主动性,而不能仅仅依赖技术。


1694761749847941.jpg


  各地为了方便老年人进行社保认证,有哪些举措?

  胡务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并产生了一些新方式。有的是通过大数据后台比对进行认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静默认证。第二种方式是通过人脸识别进行认证,这种技术被广泛运用是一件好事,是现代生物识别技术在养老金认证领域的具体体现。但客观来讲,却是有利有弊。对于管理者社保部门来讲,这样的方式减少了很多人力、物力成本,效率大大提升。但是不排除有的老年人不会使用人脸识别、不熟悉手机软件,存在认证障碍,尤其还有残疾人、智力障碍等这样的特殊群体。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出现了一些社会化的服务认证,例如提供主动上门服务,帮助老人完成认证。

  对于未来老年人养老金领取便民化,胡务建议:大数据后台认证,是通过部门之间的主动合作,彼此交换信息,进行老年人生存状况认证。这是一种便民方式,且对老年人的生活不会有太大影响。最近几年,这种方式已经在我们国家的一些地方慢慢发展起来,比如山东、湖北、江西等地区。有数据显示,山东省的静默认证率已经达到99.9%,覆盖率是相当高的。所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是我们未来养老金生存资格认证的一个发展方向,也是社保部门、社区等未来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相关服务,将其作为主要形式。

顶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