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运营面临三风险 |
文章来源: 代利凤 发布时间:2020-11-21 浏览:972 次 |
智能信息技术应用于养老服务,面临着对人性化需求考虑不足的挑战。人工智能嵌入民生改善,也将导致社会治理存在从“数字民主”滑向“技术利维坦(意为‘技术裂缝’)”的潜在风险。 安全风险 大数据的运用可能会带来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目前国内个人信息管理极不规范,存在个人信息不准确、统计数据模块标准不统一以及个人信息泄露严重等状况。同时,由于数据资源共享存在制度壁垒,很多个人信息被重复、过度采集,以及对现有数据信息缺乏有效分析、科学整合处理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信息不对称状态下智慧养老服务供给存在道德和法律风险。实践中,由于缺乏规范的制度约束、质量监管和系统的评估标准,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智慧养老综合体项目很可能沦为假借养老服务之名行商业运营之实的政策投机项目。很多“深陷”其中的老年人反而表现出欣然接受之态,并对投资者报以宽容和理解,使得高科技“骗”老大行其道。 伦理风险 有些智慧养老项目应用于养老服务过程时,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带来对老年人自由、隐私、尊严、体面的忽视与触碰,产生人际伦理问题。例如,老年人智能监控与自动处置系统,如果在技术系统主动处置过程中发生“机器失误”,谁来负责?如何负责?这些基础之问尚无答案。可见,缺乏人文情怀的技术运用极有可能引发新的伦理悖论与法律困境。 公平性风险 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作为“信息贫困者”的父辈老年人本身就面临较大的反向社会化压力,即在网络社会,知识的传递、更迭速度加快,囿于信息知识的有限性,老年人面对种类繁多的智能化产品和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自我效能感可能反而在下降,甚至出现挫折感、恐慌感、信息焦虑感等亚健康心理症候。加之中国现有的智慧养老综合服务运作模式主要是基于商业化、经济化的探索,其项目形式繁缛,部分是依托地产开发、产业园区建设而建设,面对的是具有较强选择能力的特殊老年群体,项目规划伊始就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大多数老人,尤其是城市低收入老人群体和农村老人容易受到社会排斥,增加社会分化的风险。 |
【顶部】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