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热线 : 0558-2265789

当前位置 : 详细内容

寻访最可爱的人丨抗美援朝老战士徐振明:坚守,为了心中那颗最美的“星”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20-10-26  浏览:732

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军威,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70年前,他们把最绚丽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用忠诚和热血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

  为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到来之际,老年之声特别推出专题系列——《寻访最可爱的人》。

  感受英雄情怀,高唱英雄赞歌,向已进入耄耋之年的志愿军老英雄们致敬! 

1603702814829222.jpg

△徐振明正在为战士们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


  吉林通化,长白山南麓,浑江东岸,抗日英雄杨靖宇烈士陵园内松柏青青,将军高大戎装铜像挺立。

  95岁的徐振明,就在这里数十年如一日守护烈士陵园。年轻时,他就把杨靖宇当作“明星”榜样,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炮火洗礼,和平年代他深藏荣耀、甘受清苦。

  60多年来,陵园内的苍松翠柏,见证了一位老英雄的执着与忠诚。


峥嵘岁月 百炼成钢


  1942年,16岁的徐振明加入八路军,在伏击日军的战斗中因作战勇猛荣立一等功。

  1950年,徐振明随38军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一线作战29个月,参加过“飞虎山阻击战”“松骨峰阻击战”等著名战役,在争夺394.8高地的拉锯战中荣立一等功。

  1950年11月4日,飞虎山战役打响。志愿军浴血奋战3天3夜,弹尽粮绝,按战略部署还需要坚守阵地2天。我军一个团面对敌军两个师,任务是把敌引进伏击圈。担任通讯连排长的徐振明,带领30名通讯员传递信息。

  战况激烈,徐振明眼看着刚出发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他不禁泪流满面。此役,志愿军共毙伤俘敌1800余人。枪林弹雨中,徐振明留下一身伤疤。时间仿佛早已抚平一切,但老人身上至今犹在的伤痕,记录着那一个个瞬间。

  “想想牺牲的战友,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享福。”1958年,九死一生的徐振明告别了枪林弹雨,投入到和平年代的建设事业。军旅生涯中,他荣立大功两次、小功多次,但转业后却深藏功与名,只字不提当年勇。

  儿媳阎锡兰告诉记者,老人很少提起往事,“很长时间里,只知道他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 

1603702909216234.jpg

△徐振明老人讲述自己的革命经历。



一生执着 守卫忠魂


  转业时,摆在徐振明面前的有三个职位:招待所所长、福利院院长和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杨靖宇烈士陵园)所长。招待所、福利院待遇好、工作环境好,徐振明却决定去陵园。

  “能守护烈士陵园,这是我的无上光荣。”徐振明说。

  把家安在陵园边上,把心放在陵园里面。每当遇到刮风下雨,徐振明深更半夜也会到陵园巡查,看看屋瓦是否漏雨,看看树木是否倒伏。

  今年85岁的张文臣当时在通化市劳动局工作,慕名去见了这个不要肥差要苦差的“怪人”,两人一见如故。

  “很魁梧,嗓门不小,没什么漂亮语言,做事踏实,用我们通化方言说,做事枝是枝、蔓是蔓。”张文臣说,有一次,两人闹了点“不愉快”,就因为徐振明高烧39度,大半夜还跑到园子去。“他就是要去,不听人劝,非说只有看看才心安。”

  2万多平方米的陵园是铲平山尖建起来的,刚建成时没有树,也没有花。徐振明踏查山前山后,栽植松柏,种花种草。“父亲种了多少棵树,真数不清了,但是肯定得有上万棵。”徐振明的儿子徐永军说。

  徐振明做事从不糊弄,要做就做到最好。“那时通化没水泥,就大老远到外地背回,哪有坏的,用水泥修补上。”同事韩加本说。

  1965年6月,通化的雨季来了。陵园屋顶的琉璃瓦坏了。徐振明蹲守北京半月有余,以诚心感动了北京古建筑队,请回两名瓦匠修缮。直到今天,即便遭遇狂风骤雨,严丝合缝的琉璃瓦也没再漏过水。
  徐振明还想尽一切办法,搜集历史资料和实物。

  “父亲那些年坐牛车、坐爬犁,翻山越岭去了很多地方,采访当地老百姓,收集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寻找抗战遗物。记得有一次,他找到几把当年打仗时用的手枪,带回来时别提多高兴了。”在徐永军的记忆中,父亲不是在陵园忙着,就是在为陵园做事的路上。

  徐振明曾经说过,即使时光倒流,他也不会改变决定,“我不仅是自己在守护陵园,也是代表牺牲的战友们在守护。我守在这里,感觉自己还跟战友们在一起……” 

1603703001137520.jpg

△徐振明老人正在为讲解员讲述雕像背后的故事。



红色基因 代代相传


  1980年,徐振明要离休了,便劝说儿子徐永军到陵园工作,继续守护烈士陵园。

  徐永军拒绝了——“我才18岁,还想找个挣钱的活,学门技术呢!”

  让徐永军没想到的是,从小和蔼、没打过没骂过孩子的父亲气得要揍他。徐永军跑到同学家待了一周。两年后,拗不过父亲的徐永军接了班。

  思想转变,源自徐振明离休后又回来做门卫。“我挺不高兴的,父亲大小也是个领导,咋回来当门卫了呢?父亲却说,只要能守护烈士陵园,干啥都行。” 

1603703068532604.jpg

△徐振明、徐永军父子两人在杨靖宇烈士雕像前交谈。



  离休后,徐振明坚持天天来陵园,给游人讲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言传身教,父亲的行动和精神深深触动了徐永军,他每天早早来到陵园,把将军铜像擦拭得一尘不染。

  徐振明一生淡泊名利,从未因战斗英雄的身份向组织提过个人要求。这些年来,他深入学校、部队、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作专场报告,还主动为学生和部队官兵上革命传统教育课,讲述杨靖宇将军和抗联的英雄事迹。通化市新岭小学班主任许传珍说,孩子们每次听徐爷爷讲故事,都特别入迷,对那段历史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1603703115837914.jpg

△徐振明讲的杨靖宇将军的故事最受孩子们的欢迎。

顶部】 【关闭